By Daneil Cheung, on 30 April, 2015

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法蘭克福 現代以後

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法蘭克福 現代以後

法蘭克福,歐洲的心臟地帶,位處德國中央,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這裡,有新式的建築,有摩天大廈;法蘭克福,歐洲的文化命脈,是一個現代以後的城市。

當所謂現代化的城市或國家在不斷追求更快更高的時候,法蘭克福這裡所追求的卻是一種安身立命的平淡。與其他德國很多城市一樣,這裡在二次大戰時候飽受戰火摧殘,戰火過後,這裡的人也許曾想過將一切舊有的事物移平,但最後還是決定將以前的建築保留下來,保持城市原有的格局。

走在法蘭克福,你不難會看到當地的屋子新舊夾雜,因為當地的政府並沒有將舊的屋子移走,騰出空間去興建更多新式大廈。相反,他們保留著碩果僅存的舊房子,並在旁邊興建相似的新房子,配合本來的地貌。

走在這個城市,你會發現這裡的人喜歡以單車代步;在美因河畔,有人散步、跑步、踏單車、野餐,甚麼可能都可以存在。坐遊輪遊美因河畔,你會看到兩旁的新式建築,包括2014年歐洲新中央銀行的所在地,仍然在這個歐洲的心臟地帶。

說法蘭克福是個現代以後的城市,是因為這裡既有城市的方便,但比不少現代化的城市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寧靜。與其說這裡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城市,不如說這裡更適合人們生活!

來一杯德國的Riesling

坐在遊輪下,來一杯德國的Riesling,其清淡果味香夾雜著微微的酸,以此慶祝自己的生日。就像選酒一樣,每個人對於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有些人安於平淡。而我則貪心一點,不安於平淡,帶著微微的酸就好了。

要了解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並不容易。就像我一樣,曾經想過要幹一番大事業,想起要當香港最年輕的創業家。為此我嘗試過每日去鞭策自己,去責怪身邊的人不夠上進。但日子久了,見識多了,開始了學會欣賞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也明白多了自己,學會了從心而行。不平淡,不轟烈,也可以過想要的人生啊,希望我能真的做到。

“Discover Frankfurt, as a way of life” 當地旅遊局的一句宣傳口號,大致也有這個意思。

也許,如果我們能夠在香港這個都市化的環境之中,能夠找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打造更多不同的人文空間,這個城市會更加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