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兩餐之間的最佳選擇
現在,講至潮至型的旅遊景點,首爾想必是當今世界十大之選。然而,去首爾大玩特玩,一般人選擇的飲食都離不開是傳統韓國餐點,如泡菜鍋、韓燒五花腩、人蔘雞與辣炒年糕等等,都是香港人最愛吃的韓國食物。而且,到首爾觀光,一般我們最主要流連的景點,不是明洞與東大門,就是弘大與江南新沙洞的購物區一帶,鮮會突破我們對首爾旅遊的既定框框。
但是,若然你在首爾,有一整個下午的空閒時間,兩餐之間,但走膩了一般單是為購物而建立的旅遊區,想透過欣賞韓國建築物來認識韓國歷史,又想吃一些簡單的甜點,不妨從首爾的南山走起,再去弘大,你會發現首爾令人感到無比驚喜的另一面。
一般到首爾旅遊的,都會習慣從明洞一路走上首爾的地標南山塔。但從一路向上的路旁,我們便會發現一件充滿著60至70年代的龐然大建築物,昂然建築在與南山不遠的地方,原來那就是曾經標誌著韓國在冷戰時代,由當年韓國軍人獨裁者朴正熙總統下令建造,象徵著反共與反北韓意識勝利大本營的建築物 — 「自由中心」。
這一座「自由中心」建築物,是由韓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金壽根」所設計與建造。走進大門口,一行七個韓文字寫著「韓國自由總聯盟」(Korea Freedom Federation),便出現在我們眼前。走過了門口,我們便會見到一整座龐大,以單純混凝土與鋼筋建造的廣場,甚有昔日現代主義建築特色,那就是「自由中心」。「自由中心」是韓戰結束的產物,1961年軍人朴正熙借軍事政變奪權後,手執並統領反共與反北韓大旗幟,著手在國內建造一座象徵亞洲反共大聯盟的建築物。當時,他邀請曾留學日本的韓國建築大師「金壽根」為設計主管,負責這個別具意義的「民族任務」。
60年代的金壽根,他的設計理念深受現代主義建築派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 的影響,喜歡以赤裸裸的實用性與純粹性為建築大原則,提出高層建築與以柱子取代牆為建築物支撐的建造方向,並以混凝土作為建築原料。花了一年多時間,金壽根在1963年成功建造了今天仍然大體保留原貌的「自由中心」。這座「自由中心」樓高7層,從地底一層開始至6樓,當中設有多個大型演講廳與辦公室。當時,這座大型「自由中心」,主要是供給韓國右翼團體「韓國自由總聯盟」作辦公大樓,主要推動反共與宣揚南北韓統一的價值。
另外,走出7層大樓外,我們又發現一座巨型人形銅像,原來那就是韓國第一任總統,有現代韓國建國之父的「李承晚」銅像。銅像背後,則是三幅有關李承晚對韓國建國貢獻的重要時刻:一是他於日殖時代在美國夏威夷推動了呼喚海外韓國人支持的韓國獨立運動,二是他於1948年7月24日就任韓國總統宣誓的時刻,三是他在1954年前往美國上下議院進行國事演講的歷史一刻。銅像的另一端,則是另一座展覽館,名為「勝共館」,英文寫上「Anti-Communist Exhibition Hall」。一時之間,一陣極右傾、保守與抗共的寒風吹至,彷彿把旅客送回那個充分著意識形態對抗性的冷戰時代。
來不及親眼目睹當年漢城 (現稱「首爾」) 奧運會,金壽根於1986年便與世長辭,終年55歲。但他當年建造的「自由廣場」與「漢城奧林匹克運動場」,迄今為止依舊原封不動地保留在首爾市內,只是今天的「自由廣場」內的展覽館,主角不再是民族主義者或反共政治人物,而是一眾韓國準新郎新娘,皆因它卻搖身一變成為韓國情侶舉辦婚姻典禮的場所。
離開南山,走回明洞並乘著首爾的地鐵往西邊走,到達弘大地區已是下午茶時間。想吃些甜點但又不想吃傳統韓式的,原來在弘大一帶也不乏選擇。早陣子韓國KBS電視台飲食節目《戰鬥旅行》,便曾介紹過一間標榜味道出眾的日式麵包店,全店也是由日本專理,當然它們賣的主題麵包,也是日本人最強的選項:抹茶味。
這間名叫「青鳥」的日式麵包店,位於離弘大入口地鐵站不遠的地方。只需要從弘大站的7號出口走出來,走回弘大的大街上,再一直向高處行,在小斜坡上便會發現一間設計很日式的麵包店,那就是青鳥。青鳥麵包店雖然店舖面積不大,只有小小的兩三張枱子,但它的賣點卻是在於它們的麵包師傅,全都是日本人。而他們製作的「抹茶菠蘿包」,更是遠近馳名。
雖然以 $2,500韓圜 (約港幣 $17) 買一個麵包算不上便宜,但「青鳥」的「抹茶菠蘿包」的味道卻是獨有的。菠蘿包的外層加上砂糖,保留了外脆的口感,但內裡卻是濃烈的抹茶醬,一口咬下時外脆內濃的抹茶效果,就是日式麵包該有的細緻味道。
吃罷這個令人回味的抹茶麵包,再回想金壽根讓人讚嘆的現代主義建築,這個首爾兩餐間的下午選擇,還滿是既豐富又有學習意義。